阅读历史 |

第296章 淮阴城的死斗(上)(2 / 2)

加入书签

远处,汉军大营传来了鸣金收兵的号令。汉军开始缓缓后退,留下满地的尸体和残破的器械……

看着渐渐退去的汉军,文聘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,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感瞬间席卷全身。

他略微踉跄了一下,拄着刀才勉强站稳,随即再也支撑不住,一屁股瘫坐在冰冷的城砖上,剧烈地喘息着,胸膛如同破风箱般起伏。

“将军!”

“将军您没事吧!”

几名亲兵连忙围拢上来,关切地问道。

文聘摆了摆手,示意无碍,只是抬眼望去,夕阳的余晖已经将整个淮阴城墙映照成一片血红,似乎在映照着这座城池的结局。

城墙上,箭孔密如蜂巢,投石砸出的豁口随处可见,焦黑的火烧痕迹与暗红的血渍交织在一起,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、焦糊和尸体腐烂的混合气味,令人作呕。

守城的魏军士卒,早已不复开战时的模样。

他们如今个个面黄肌瘦,嘴唇干裂,眼神空洞麻木,身上的盔甲更是残破不堪,布满了刀砍箭射的痕迹。

许多人身上都带着伤,有的胳膊上缠着肮脏的布条,有的腿上一瘸一拐,却依旧依靠着墙垛,咬牙坚持着。

太史慈虽未亲自先登,但其子太史享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猛将,屡次亲自带队,指挥汉军发动了数次极其凶狠的强攻,每一次都让魏军的防线岌岌可危。

而每一次汉军即将突破防线,都是文聘亲自带着亲兵冲上去,挥舞着战刀,将敌人硬生生砍杀回去。

若非文聘这几日不眠不休,亲自坐镇城头,这座城池恐怕早已易主,他的勇武和决绝暂时稳住了摇摇欲坠的防线,也激励着麾下士卒的最后一点血勇……

城外,汉军大营连绵十数里,灯火通明,肃杀之气冲天。

中军大帐内,太史慈与庞统正盯着沙盘,面色严肃。

“这十日攻城,我军伤亡已超过三千,文聘守得倒真是顽强,若是魏军再守个几天,恐怕会影响到整个徐扬战略……”

太史慈的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。持续的高强度攻城,对汉军的士气和体力也是巨大的考验。

“呵呵,子义将军不必过虑。”

一旁的庞统双眼微眯,胸有成竹的说道:“如今的文聘不过是强弩之末,困兽犹斗罢了。我军伤亡虽重,但魏军只会更惨。

如今淮阴城内粮草断绝,箭矢告罄,人心惶惶,已是外强中干。更何况……”

庞统的手指点在沙盘上泗水的位置,嘴角轻轻勾起一抹弧度。

“算算时日,伯言将军也该料理完吕虔,带着捷报回来了。一旦吕虔兵败的消息传开,文聘这最后一口气,也就该泄了!”

太史慈沉稳地点点头,但多年的沙场经验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。

“士元所言极是。但文聘此人,韧性惊人,用兵老道,绝不可小觑。越是最后关头,越要提防他狗急跳墙。

传令元复,明日攻势继续,不可松懈,但要多用器械,减少士卒直接冲击的伤亡。淮阴,终究是陛下的淮阴,打烂了,还得我们自己收拾。”

“将军仁德。”

淮阴城头。

“将军!真的……真的撑不住了!城中所有的箭矢,包括从民居武库搜刮来的,加起来已不足三百支!我们……我们已经开始拆毁营房和民居,用木料充当滚木礌石了!”

一名负责军需的副将面色惨白,脚步踉跄地来到文聘身边,拉着文聘痛哭不已,显然,形势已经严峻到了极点。

“至于粮食……之前强征城中秦氏、李氏等大户的存粮,连同刮地三尺搜来的民粮,如今也……也见底了!就算优先供给守城士卒,最多……最多也只能再撑不到八天!”

原来文聘之前为了支撑防守,已经强行征收了城中各个家族的存粮,甚至连一些普通百姓家中的口粮都没放过,早已引得天怒人怨。

如今,连这些搜刮来的粮食也见了底。士兵们每日只能分到一小碗稀得可见人影的米汤,饿得前胸贴后背,连举起兵器的力气都快要没有了。

“那也要顶住!”

文聘猛地站起身,强行压下心中的绝望,用尽全身力气吼道,仿佛是说给副将听,也像是说给自己听。

“如今合肥还在激斗,我们这里不能有失,相信我,吕虔别驾一定会想办法给我们运送补给的,淮阴城不会失守!”

他的声音坚定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,让周围听到他话语的士兵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希望。他们愿意相信,只要他们的主将还在坚持,就还有希望。

然而,就在这时,无数艨艟缓缓从泗水驶入了淮阴城北,那飘扬的大汉龙旗让文聘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了起来……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